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

網站經營需要懂網路的人?

前陣子在思考一個問題:
"一個網站經營或是網路創業的機會,一定需要懂網路或資訊的人加入嗎? 如果很成功的實體商店,用買斷技術的方式自己來經營網站,而不多找懂資訊科技的人加入,有成功的機會嗎? "
我個人是持很保留的態度,因為花了大錢,網站服務正式成立後,才是真的開始, 而這個開始,卻不是營利的開始,而是網路行銷與不斷改變服務尋找機會的開始。

引用並且記錄一下 Mr. Holiday 說的話~很有道理的說出了網站服務創業的性質:

好的 Web service 點子一定有工程師參與。
這句話的等價敘述是:沒有工程師參與的點子,一定不好。這是很大膽的說法。有這想法產生,主要是在思考各類成功或不成功的 web service 時,觀察到類似的現象。會成功的,多半具有簡單素樸的動機與使用方式。而失敗的,往往太複雜,其間又鑲了太多收費機制等等考量。
回歸本源思考,成功的案例多半是這樣的模式:嘿,我想要個怎樣怎樣的服務,可以做一個出來嗎?例如一開始的 yahoo 是因應大家要找網站,ebay 是大家想賣東西。講遠一點,email 也是大學生為了跟女友通信搞出來的。近一點的例子,myspace 是 “a place to hang out”,blog 是因應大家想更簡單在網路發表文字創作,digg 是兩個工程師照自己需求做的,而無名小站是大家盯著要一個好用相簿的結果。
放大些來看,沒有一個有名的 web service 是無中生有。他們都是因應需求而創作,而不是空想出一個點子做出來賺錢。這正應了 service 這個字,重點是服務,而不是營利。一旦網站有了流量,大家開始採用,收收廣告錢是一定可行的。而如果使用者帳號牽涉到實體投資,例如更大的硬碟空間,或是 特別整理過的資料等等,那麼部份收費也是可行的。
反過來看,若是一批商學院的人想網路撈金,集思廣益出一個自己覺得很棒的點子,然後在裡頭各處鑲上資訊不平衡的收費點,再以成功案例、business model、當紅關鍵字如 web 2.0 等等鍍金、集資,這樣的作法註定失敗。
工程師了解資訊科技能做什麼,不能做什麼。他們的想像受到自己技術能力的限制。非工程師的網路使用者,他們的想像看似無限,實際上卻受到已有使用經驗的限制:他們不明白在現有的使用經驗中,還蘊藏著怎樣的可能。用工程師以外的人來驗證一個 web service 是否好用,是極佳的作法。但是純由他們的創意來發想一個 service,就不見得是好主意。
這是我的想法。

沒有留言: